1.1 汽车的车底部位
汽车车底作为最贴近地面的一个部位,直接与碎石、泥沙和水接触,特别是在路况不好的地段,就更为严重。汽车在不良路况下行驶时,其车轮飞溅的碎石还有泥沙撞击,容易导致汽车表面的防护层遭受破坏,从而使得金属材质的结构组成暴露在外。当裸露的金属部位与水还有空气中的氧接触时,就会产生化学反应而出现锈蚀现象。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汽车的美观,还缩短了汽车的使用寿命[2]。汽车车底部位一般很少有人关注,因此在发生锈蚀与损坏时,车主也不易察觉。所以,汽车生产商有必要采用防锈能力强、耐损性较好的聚氯乙烯等相关弹性材料来有效对汽车车底进行防护处理。与此同时,在汽车的车底涂上阳极电泳材料还能够有效增强车底电泳膜的实际厚度,从而提升汽车车底的防锈能力。
1.2 基于汽车车身间缝隙部分
一般来讲,汽车的车身都是由钢板拼焊而成的,因此在对汽车的车身进行包边与折边时,就容易在钢板的搭接部分出现一些缝隙。这些缝隙的产生使得汽车在实施涂装时,无法形成既完整又达到标准的漆膜,进而使得这些部位极易受锈蚀。目前在对汽车进行涂装时,通常是按照涂胶的形式开展,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潮湿的空气与水分通过缝隙之中[3]。但汽车制造商需要对汽车车身使用环境较为恶劣的部位进行重点防护处理,而针对其它部位便可以单纯运用涂漆处理,同时还能够利用内饰件跟安装胶板来实施简单的防锈处理。
1.3 基于汽车车体中的内腔部位
一般来讲,导致汽车的车体内腔部位容易受到锈蚀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汽车在进行涂装时,汽车的内腔涂层并没有达到防腐要求的相应厚度,因此便出现了图层不完整的情况,从而弱化了汽车车身的实际防锈力;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汽车的车身内腔会产生排水与排风不畅的情况。所以汽车在使用时,车身部位会发生泥沙、污水、湿气等的积存现象,进而导致汽车车身的金属内腔极易发生锈蚀[4]。一般来讲,汽车的车身内腔很难通过涂装来实现长久防锈,因为金属结构材质会产生电磁屏障,从而阻碍了在汽车车身上顺利开展电泳工艺。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汽车车身防锈功能的最主要工序电泳工艺,便无法实现漆膜厚度的具体标准,有的还甚至不能生成漆膜。因此,需要将汽车车身的腔体尽量设计为能够充分保障涂装工序有效开展的结构,进而才能减少或是消除腐蚀质的渗入与滞留。假使不能达到上述设计要求的话,那么就要保留相关的工艺孔,采用喷涂内腔蜡的形式来实施防锈处理措施。
1.4 基于车体间的接触部分
汽车车体中的五门一盖是跟车身直接接触的部位,但在开展涂装的实际过程中,无法对跟车身接触的部位进行相应的喷漆与电泳处理,通常来讲,各个整车生产厂都会拥有相关辅助性涂装工序,从而有效完成对汽车车身接触部位的顺利涂装,进而提升汽车的实际防锈能力。在进行辅助工装时,需要重点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需要防止在具体安装工装时,出现其与汽车车身进行平面式接触的现象。这是由于平面式接触会使其接触面缺少必备的电泳漆膜,从而会使汽车车身出现早期锈蚀的情况,进而影响到汽车的实际美观性。其次是进行辅助工装时,要注意对接触部位进行清理,防止出现表面积漆过多的现象,而且这种积漆也更容易脱落。如果在辅助工装进行时,没有注意对接触部位进行及时清理的话,那么就会在进行涂装的过程中,带给汽车车身一些不必要的污染。最后是在实施大型辅助工装的过程中,要重视设计好汽车车身的腔体结构,设计师要在腔体构件的低端开孔,方便排水,而且还可以直接采取角钢结构,在腔体结构产生带液污染前就处理好电泳槽液。与此同时,还可以在防止烘烤时,汽车车身腔体内的液体喷射到车身上或者是具体工件上而产生汽车车身漆膜弊病的现象。